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惆怅没有错,他预见中的天下大乱,很快就发生。
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安史之乱。
李白早早就携带妻儿老小,南下避难,躲入了庐山之中,不问世事。
但这份平静的生活,随着永王使者的到来,而宣告破灭。
永王李璘正担任江南道节度使,招兵买马,野心勃勃。
他想要借用李白的诗名,命使者以奉命平叛为理由,召李白入幕府相助。
李白啊李白,他这一辈子唯独逃不过的,就是这功名二字!
每一次追逐功名的道路上,他都被割得遍体鳞伤,而每一次在身体痊愈后,那颗本该化作余烬的心,又会死灰复燃。
在永王使者三次上门请求后,李白还是按捺不住自己那颗火热的心,便追随下山而去。
他看见了永王的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军威浩荡。
李白的眼眶湿润了。
他觉得这支勤王平叛的王者之师,有收复河山的希望。
心情激荡下,他连续写了十首《永王东巡歌》。
但天真的李白对于政治上的复杂,全然无知。
毕竟他距离权力最近的身份,也只是无品无官的翰林侍奉,又非权贵子弟出身,没人从小对他言传身教,如何能够悟出其中的种种门道?
李白以为永王李璘的大军,是正义的平叛之师,却不知此时肃宗皇帝已经下诏,让李璘回到李隆基的身边。
永王抗旨不从,因此,这一路军马,实为叛军!
而奉旨前来讨伐永王的朝廷军队,为帅者,正是李白的好友,高适!
想当初,李白、杜甫、高适三人,在落魄中相遇,结伴遨游,徜徉山林之间,吟诗作对,皓月当歌,何其欢快?
如今,却是各奔东西,甚至在命运的捉弄下,兵戎相见。
事实证明,李白不仅在政治上是个小白,对于军事,他也实属一窍不通。
他眼中军威雄壮的永王大军,在高适率领的朝廷精锐面前,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