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遂称为史上正大光明的阳谋,汉武帝还赢得"仁政"的美誉。之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由分封制转向郡县制。
那,如此威力巨大的推恩令到底是啥?源自哪里?不妨一一说道说道。
一、推恩令是弱化诸侯国力量的恩赐式方略
原来推恩令明面意思是:各诸侯王一旦过世,所有的子嗣都可以分封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此令一改过去由嫡长子接管全部封地,当然,嫡长子仍继承王位,其他子弟的封地则形成侯国,隶属于郡。
这实际上是汉武帝采取恩赐的方式弱化诸侯国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国策,就好比"温水煮青蛙",诸侯王的子嗣除了嫡长子外,由于都得到未曾想到的一块封地,从而而感激涕零。
殊不知,由于这项国策的长期执行,诸侯王一代一代的王室子弟封地分下去,"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力量大大削弱,对汉朝再也构不成威胁。
汉武帝也就在看似温柔中实现了削藩的目的,故后世称推恩令是正大光明的无解阳谋,在汉武帝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推恩令的刍型
不过,推恩令最先的倡仪者并不是主父偃,而是汉文帝时期的大臣贾谊。
西汉初年由于各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大,朝廷难以掌控,贾谊遂上了一道《治安策》: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意思就是分封诸侯不失为长治久安之策,通过削弱各诸侯王的力量,使王国越分越小后,也就失去了邪心,无力与朝廷抗衡。
只是,贾谊的策论虽说得到汉文帝的认可,毕竟那时的西汉中央实力不够强大,各诸侯国的势力盘根错节,嫡长子继续王位接管全部封地的制度还无法废除,强大的匈奴又在边关陈兵威胁,这些严峻形势都让汉文帝难以施行这一削藩方略。
即便到汉景帝时期,操之过急的汉景帝采取直接削藩的粗暴方式,还引爆了美其名曰"清君侧、诛晁错"的七国之乱。
三、施行推恩令的前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