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年初,蒋英库通过绥化这边的几个朋友介绍,先后认识了省检察院的几位大小官员,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先后投入五十多万,最终搞定了四个可以帮得上忙的领导。
对于蒋英库想把工作调到省里的愿望,这四个领导都表示没啥问题,不过这事最终的决定权,在政治部刘主任的手里,想要顺利调过来,就必须打通这层关系。
蒋英库试探了几次,无论金钱还是美女,刘主任都不为所动,摆明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不过由于其他领导都松口了,刘主任也挺难做,他只能亲自跑了一趟肇东,对蒋英库的工作经历进行了调查。
结果可想而知,蒋英库不仅在民间的口碑不咋地,在单位更是人嫌狗不待见,无论领导还是同事,就没有说他好话的。
既然你不能胜任工作,那就不能做顺水人情了,就算是给钱也不行,刘主任回到省里之后,就直接把蒋英库调动工作的事卡死了。
蒋英库知道这个消息之后,赶紧把之前那四个领导都找了过来,开始研究对策,老子花了那么多钱,你们不能光拿钱不办事啊,赶紧给老子想想办法。
那几个领导毕竟是拿人手短,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最终想出了一个迂回战术。
由于当时省检察院正准备盖一栋新办公楼,既然蒋大官人有盖楼的经验,那就先采用借调的方式,让你来这边负责新办公楼的基建工作。
这样在盖楼的过程中,蒋英库就可以接触到省里的各级领导,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进一步疏通关系,而且办公楼完工之后,也算一项工作业绩,到时候顺理成章的就可以留在省里了。
蒋英库大喜过望,随后就以借调的名义,来到了位于哈尔滨的省检察院,接着便是跑前跑后的一顿张罗。
凭借着自己多年做工程的经验,蒋大官人把盖楼的大小事务梳理的井井有条,以至于省检察院的领导从上到下,对他的能力和态度都十分满意。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蒋大官人的后院却起火了,到了1997年年初,国家正式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政府机关全面清理单位内部的闲散人员,这一下肇东市检察院的领导收拾蒋英库的机会来了。
蒋英库很快就接到了通知,由于他常年不务正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