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顾丙熙在淇城的南北城画了两个地方。
打算建书院和医馆。
赵德柱从北狄回来,带回来很多骏马,还有皮毛就能大赚一笔,多余的银子除了发放到军营外,顾丙熙就已经有了安排。
想到,他还有一些金子。
带着顾南来到了陆家。
陆舒安正在院子里看书,坐在躺椅上,晒着太阳,有种日子安好的感觉。
“三郎来了,依依倒茶。”
顾丙熙坐在陆舒安身旁,开门见山便说:“陆伯伯,我想在淇城建个书院,能不能请你当先生?”
陆舒安年级大了,也不用参军,家庭琐事压根用不着他管,陆夫人就管了。
听到顾丙熙的建议,立马坐直的身体,满脸惊喜。
“建书院?好主意,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主意。”
顾丙熙拿出淇城的地图说:“我去看过,这边有个大院子,以前是一个富商的府邸,如今空着,明天我就找人收拾一下,张贴告示,招学生。”
陆舒安频频点头:“主意是好主意,可淇城的百姓都不富裕,谁有银子去读书啊?”
“不要银子。”顾丙熙说,“不但不要银子,还奖励粮食,管吃管住,管衣裳,笔墨纸砚都送,只要来,每个孩子每个月再奖励五斤红薯。”
五斤红薯,看着不多,在淇城百姓手里也不少了。
至少是一个孩子,一个月的饭量。
关键是,把孩子送到学院,家里就不用负担孩子的吃食了。
陆舒安大吃一惊:“三郎,你竟然有如此魄力,这得不少银子吧……”
顾丙熙抿抿嘴:“是需要很多银子,不过,如今我们跟北狄做生意,已经赚了一些,城里将士闲来屯田,粮草都够。”
也就是说银子不缺,缺的是人。
陆舒安捋捋胡子:“好,淇城的百姓们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就会吸引很多外地的老百姓,如果再把孩子们培养成才,咱们的将士从里面选拔,就都成了自己人了。”
陆舒安是很支持,举兵造反的。
当今朝廷太令人失望,君不正,臣投外国,可他不想离开家乡,干脆换个君王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