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科研,本意并非为了赚大钱,而是文明的进步。
陆知白又将目光转向学生们,问道:
“假设栖霞拥有大量的拖拉机,会带来哪些后续变化?”
这个问题不算难,许多学生纷纷踊跃回答。
与拖拉机直接相关的,自然是土地、农民与牲口。
耕地效率将大幅提高,粮食得以早早播种。
农民也能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拥有更多闲暇。
有时耕地需持续半月有余,有了机器,这段时间他们便可空闲下来,甚至能前往镇上打零工,补贴家用。
至于耕牛,其主要用途便是拉车与耕田。
往昔,无力用牛的穷人只能自行缓慢挖地,或是用人拉犁。
若拖拉机普及,耕牛价格想必会有所下跌。
无力购置机器的穷人,倒是有希望用上耕牛了。
陈佑高声说道:“但外地还没有拖拉机,牛还是很贵,我们可养牛销往外地~”
陆知白微笑着肯定:“大家所言极是。
那么,倘若整个大明都普及此类机器,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农民闲暇后可去打零工,可真有足够的岗位容纳他们吗?”
众人听闻,渐渐陷入沉默,兴奋之色逐渐褪去。
陆知白的这一问,将他们拉回了现实。
现实是,大明诸多地方依旧贫困,农民生活依旧困苦,即便想外出做工,机会也寥寥无几。
陆知白望着他们,轻叹一声:
“有时,科学研究并非是最难的。
真正困难的,是如何将科技推广后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就如改良后的纺纱机与织布机,效率固然大幅提升,却也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
小农社会男耕女织的传统模式,或将因此瓦解。
以往,许多农妇在家纺布,以此换钱补贴家用。
毕竟农作物一年收成有限,且受天气影响。
土布虽质量欠佳、价格低廉,但却是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
若织布机广泛推广,大量生产出物美价廉的商业布,土布便无人问津。
普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