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赵小花回忆当年哥哥被抓壮丁逃走时,用的就是黑白镜头。
这样,在电影中,现在与过去、彩色与黑白纵横穿插贯穿,让人耳目一新的拍摄模式诞生了,而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华夏电影史上的经典。
当时电影小花的第一批样片从黄山寄回北影厂,负责审查的是一位着名导演。他审查之后认为:“战争片不像战争片,像是山水风光片,像神话故事片,建议重拍”。
这位审片者既是艺术片专家,也是战争片专家,代表着领导的意见。
接到北影厂的电报之后,剧组的几位主要成员都很紧张,不敢跟其他摄制组人员说。
他们的回电是:鉴于季节已过,重拍再议。
影片全部拍摄完成之后,北影厂内部来了个“三堂会审”。领导们大多不能接受这种陌生的创作手法。
大部分人的观点是:一会黑白,一会彩色,看的让人头都疼。
这时北影厂汪厂长经过考虑后发话了。他说,电影小花剧组拍的东西有点先进,大家不接受没关系,让老中青专家都来看看吧。
厂里又请来钟惦斐、李陀、郑洞天等影评家。
看过之后,他们跟北影厂的意见完全相反,叫好声一片。
这时这部电影的名字还不叫小花,而是就一个字,觅。
大家都对“觅”这个名字不太满意。于是,导演张铮只能向钟惦斐求助。在钟老家,他沉思良久,突然抬头看见窗台上的花。他说,不如就叫小花吧,希望它是报晓华夏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这一世,电影小花的名字不会那么曲折了。
季宇宁准备把剧本的名字直接就写成小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