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中,只剩下刘宣和李儒。
李儒微笑道:“本官让人收集了些世子的资料,世子在去年之前庸庸碌碌,去年借着张饶之乱,一鸣惊人,可谓是不鸣则已。之后,世子收周仓、擒管亥,除去了观阳县的内忧外患。一年之间,观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子之才,令人佩服。”
刘宣道:“郎中令谬赞了,我不过是在观阳县瞎折腾而已,井底之蛙,不值一提。相比于我的一点点功绩,郎中令才是功勋卓着,令人佩服。”
李儒好奇问道:“世子佩服我什么呢?”
刘宣说道:“佩服郎中令辅佐丞相,入主朝廷,执掌天下。”
李儒道:“都是丞相的功劳,我没有尺寸之功。”
刘宣很笃定的说道:“郎中令太谦虚了,丞相英明神武,慑服天下。但是丞相的英明,不在于出谋划策,而在于知人善任。郎中令出谋划策,功不可没。”
花花轿子人抬人,李傕吹捧他,刘宣也吹捧李傕。
这种事儿,信手拈来。
李儒很随意的笑了笑,问道:“世子说我功勋卓着,本官倒是好奇了,到底有哪些功勋呢?请世子试言之。”
此话,就有考校的意思了。
你说我功勋卓着,那你来仔细的说说。
李儒的心思,就是故意如此,有考校刘宣的意思,也有让刘宣出糗的意思。
刘宣不卑不亢,思考了片刻道:“在我看来,郎中令对丞相有四大功。”
李儒问道:“哪四大功呢?”
刘宣沉默了下来,快速的组织脑中的思路。对于李儒,虽说李儒阴狠毒辣,更助纣为虐,使得董卓日益猖狂。但站在李儒的角度来说,的确帮助董卓甚多。
在刘宣看来,董卓能有今日,李儒占了七分功劳。
没有李儒,就没有董卓。
片刻后,刘宣侃侃而谈道:“第一,辅佐丞相进京勤王。丞相之所以从西凉发兵往洛阳,一开始是袁绍向大将军何进谏言,召集诸侯进京,平定阉宦之乱。”
“可是,各路诸侯中,丞相第一个抵达。”
“这其中,自是郎中令辅佐的功劳。若是没有郎中令辅佐,丞相就带着大军到洛阳勤王,也难以占据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