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驳的意思是,我们觉得不合适,这道圣旨不能发出去,还请陛下再考虑。
明朝官员的任命,也不是皇帝说是谁,就是谁。
按照明朝的惯例: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由廷推产生,侍郎以下及祭酒由吏部会同三品以上廷推,大常卿(正三品)以下部推,通参以下,吏部于弘政门会选。
詹事由内阁推选,各衙门由掌印推选,在外官员,只有总督督巡抚廷推,布政使、按察司、道员等,三品以上官会举。
理论上来说,皇帝也可以直接下圣旨任命官员,可是这样的官员被文臣们看不起,很容易被御史言官弹劾。
比如历史上孙如游就是朱由校执意让他加入的内阁,后来被弹劾的不行,不得不辞官。
这种官员有个特定的称呼,叫做传奉官,大家之所以看不起这种官员,主要是觉得不能服众。
更不用说一些传奉官,就是讨好皇帝得来的官职,很多时候皇帝利用圣旨封官敛财。
之前万历皇帝封给那些商人的散阶,某种意义上也是传奉官,只不过他们也识趣,一般不往官员身边凑,只是为了给自家盖房子、给祖宗修坟墓争面子。
朱由校关于总督区的划分,也只是自己的一个想法,具体合不合理,以后可以慢慢讨论。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他更想撤销南京的那个朝廷。
北方朝廷有什么官职,南京也都有一套,这些官员拿着一样的俸禄,要说冗官,这才是真正的冗官。
可这事讨论起来,事关数百官员的前程,估计很难通过。
没有了总督的划分,总督的设置和品阶一事,很容易也得到了通过。
各省设置都察院,这是增加官位,在场的诸位自然也是赞成的,要知道自古以来都是僧多粥少,谁也想多一些官位。
再说了,对于都察院这绝对是一件好事,这个时候反对,要是被都察院记恨上,可不是一件好事,因此也全部赞成得到了通过。
不过五城兵马司并入锦衣卫的事情,激烈地讨论了起来。
就和朱由校提出此事,内阁诸位大臣都不愿意表态一样,这些大臣也不想锦衣卫扩大。
大家都巴不得撤销厂卫,谁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