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襄:“……”
她一门心思想着通过读书听学,使百姓们得以明理、知礼、正心,各个奉公守法,安居乐业,却忘了她身处何种时代。
很多老百姓觉得他们注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自家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呢?
尤其是女孩子,将来嫁出去就是别人家的人了,让她读书干什么?
有读书的时间,不如多干点活。
然而事情的实际发展,比楚襄想象得要乐观一些。
县里开学堂了?开就开呗,和他们有啥关系。
什么?公主殿下开的?还要求尽量招满一百人?
那他们不能辜负了殿下的心意!无论如何,都得捧个人场。
至于这学到底上几天,回头再说,大不了找机会多请假呗,总不至于耽误了干活。
所以,当楚襄看到大半个县城的适龄孩子前来入学的时候,一腔忐忑顿时变成了满怀欣慰。
系统则是默默地发出感叹:那一拨抗疫之举真是把永宁百姓的人心收拢得明明白白。
楚襄心情好,故意逗自家统子:“伏公可是数一数二的大儒,真该把你送去,听听人家是怎么讲学的。”
她说到做到,果真请来了伏申讲学。
只是请的过程不那么顺利。
基于自身对伏公的了解,楚襄没有出面,只派了明月去。
即便如此,明月刚到伏家,仍是吃了伏申的冷脸。
“公主殿下是想让老夫为她写文章,钓取声誉?恕老夫难以从命!管事请回吧!”
明月:“……”
伏申儿子:“……”
儿子在伏申耳边偷偷说:“爹,您有没有想过,殿下也许压根就不知道您是谁,只是在乡邻之间听说您曾讲学,所以这才请您去学堂做讲学先生。”
伏申:“……”
不好意思啊,属实是刻在骨子里的条件反射。
从前的遭遇令他笃定地觉得,这些世家贵族来找他,就是让他写文做赋,弘扬声名的。
他险些忘了自己早已隐姓埋名,如今只是个普通人。
明月这时又奉上了束修,说是给县里孩子统一交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