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出又会带动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现在这个时代的工业还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而叆阳也是如此,不过这已经是了不得的“工业”了。周边的镇江、宽甸等城都要从叆阳采买农具、五金、铁锅等用品。而边贸贸易中这些产品更是抢手货。
杨林打算在叆河及其主要几条支流上兴修堤坝等水利设施,多建水车、风车以提高生产力。这样生产力提高后商品才有剩余价值向外输出。至于那些穿越大神们的神器——“蒸汽机”,说实话现在还真做不出来。只能等以后技术和工业能力积累到合适的程度了,才能打算试试。
叆阳地理位置较好商贾往来繁多,因此杨林不仅要把叆阳打造成军事重镇,也要打造成贸易重镇。届时不仅能吸引更多的人员来此贸易,还要发展为之配套的服务业。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需要先投资。
杨林把手里所有的钱拢了拢,扣除官兵六个月的军饷,再变卖处理战利品。他还剩将近三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听着挺多,但是对于一个城池的运转来讲根本就不算多。好在叆阳的商家都能按时足额缴纳税银,这让府库还能充盈一些。
叆阳每月算上所有的税收也不过五六百两银子。听着不多,但是在辽东众多城堡中这已经是极为富裕的了。
根据《全辽志》记载,同时期各地城堡中有的税收仅有几十两或者十几两,甚至几两或者负数的也不算罕见。叆阳能保持这样高的税收离不开泰昌号孙家的支持。
杨林对于泰昌号孙家这样的商人肯定是要维护的,因此不少军政订单都是交给他们。至于孙家是否转包或者分包出去他不过问。因为不管那种形式都是在叆阳内部运行,都会让商家们受益。
在明末时期因为后金频繁进犯和掳掠,再加上各地将门对商贸的垄断。辽商们根本就无法与晋商、徽商、浙商等商团相比。但杨林知道只要给辽商们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他们绝对不会比关内的同行差。因此他要扶持他们,让他们成为自己发展的助力。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