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领持大概者,官也”,而“办集一切者,吏也”。
就从字面意思去理解,吏员便是一个什么事情都干的衙门基层工作人员,也正因为什么都干,所以吏员的地位看似很低,但权力却是大的惊人。
朱高炽虽然才登基皇位不到一年,但前面监国二十二年也不是白干的,稍微一细思就弄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因为大明近乎断绝了吏员升官的可能,而吏员参加科举在制度上虽没有明令禁止,但有明一朝真正允许吏员考科举的,总共也就建文、正统、景泰、成化、弘治、嘉靖这几位皇帝。
而且能考上的不到一手之数,建文朝只有一位叫做王亨的吏员考过了乡试,后面的会试还是落榜了。
唯一最好的景泰帝,倒是在七年下过一道诏书:“各乡试取士额数,两京各一百三十五名,五名取杂流。”
全国几十万、上百万吏员,仅分配了五个乡试名额。
最终考上的也只有三人,而且都是来自北平的京吏。
换言之,除非你是北平的京吏,赶上了好时候,或许还有那么一丝成为官员的机会。
但地方吏员,想都别想!
既然没有做官的机会,这辈子都是吏员了,那还能追求什么呢?
升官发财……那就发财吧!
吏员“办集一切”,本身就掌握着隐形的庞大权力,只要他们将权力通过寻租,用于敛财。
踏出了第一步,那后面就不可能再回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