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笑话是这么说的:
论文查重太高,超过百分之五十的,那叫学术不端。
因为论文作者没有自己的观点,核心论点全是剽窃别人的,这就是最典型的抄袭。
论文查重太低,低于百分之四,甚至没有重复率的,那叫学术垃圾。
因为你没有引用,那就没有说服力,你一个本科生不用大佬的理论,全靠自己杜撰,能有什么学术价值?
这篇《滕王阁序》的查重率只有百分之二,这是什么概念呢?
等于是说有全篇可能只有几个词语,可能和前人的文章重复。
如果这是一篇学术论文,导师会毫不犹豫的将它归入学术垃圾行列,并把学生骂得狗血淋头。
但这是一篇骈文,在广博的古汉语中,几个词语的重复,或者相似,那根本就算不上什么。
就算是两个指纹,也有可能有几条纹理相似。
一篇文章有几个词语重复或者相近,用再严格的标准,那也够不上抄袭。
在场的老师显然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脸上都露出掩饰不住的喜色,
一篇足以传颂千古的文章,就要在这次高考中诞生了。
阅卷组长高声问道:“还有哪位老师阅到了这篇滕王阁序?给满分了吗?”
高考阅卷是双评机制,同一个考生的同一个试题,会分给两个不同的老师评分。
负责评阅作文题的四个老师面面相觑,都想看看还有谁这么好运,阅到了这篇《滕王阁序》。
从对方茫然的表情上,大家很快就明白了还没有第二个人阅到这篇作文。
于是其他三个本该下班休息一会的作文题阅卷老师,又着急忙慌的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上,开始刷新试卷。
大家都希望能亲手给这篇奇文打上满分。
万一以后这篇《滕王阁序》入选教材,以后上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和自己的学生吹牛,就可以说“这篇高考满分作文当年是为师阅的,第一眼看见它我就毫不犹豫的给了满分……”
想想就爽!
至于阅卷组长,则是稳坐钓鱼台,不管是谁阅到这篇作文,都要交给他来做最后的判定。
放在古代